春节放假,携妻儿回到老家,家乡的淳朴民风、优美的环境、诱人的美食。让我们这些不经常回家的人难以忘怀。我的老家在安徽萧县永堌镇,距县城不到十公里,近年来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看到老家的变化我由衷的高兴,但是农村红白喜事的操办风气让我心生担忧。假期参加了几场酒席,( 2019年的春节)借着吃酒席的机会,我对老家的红白喜事做了一番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攀比之风盛行。在老家红白喜事的场面档次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比操办规模,宴请人越来越多,动辄二三十桌,以前通常是请亲戚邻里,现在同学、朋友请一大帮。另一方面,比操办规格,比谁家菜品多,烟酒档次高,看谁家的烟花爆竹放的多,吃酒席的车辆多等等。总之,场面越大越热闹越好。近年来有的干脆租大客车把亲朋好友全部拉到县城高档次的酒店大操大办,且有越来越盛行之势。
浪费颇为严重。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放烟花爆竹算是传统文化,很多村民认为烟花爆竹代表着面子。据邻居介绍,每场的烟花爆竹都不少于5000元,多的超过一万元。此外烟酒、食物浪费也十分惊人。
安全隐患较多。一方面烟花爆竹易引发事故。有的放置不稳导致烟花喷射伤人,有的靠近草堆、柴火等易燃物品引发火灾。在老家此类事故时有耳闻。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不容乐观。现在农村酒席大多是请专业的“班子”上门操办,加工的场所都是临时搭建的,比较简陋,这边支锅炒菜,那边距离二三十米的地方烟花鞭炮震天响,灰尘直落锅里,厨师边炒菜边抽烟。此外,宴席食品储存条件差,采购的物品还存在“三无”产品,特别是便宜的一次性红色塑料餐具,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质量无从保证。
污染不容忽视。在老家过年期间的空气质量往往比往常糟糕,PM2.5居高不下,最主要的就是烟花爆竹的燃放引起的污染,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此外红白喜事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而处理方式往往就是一把火烧掉或者直接倾倒附近河中,对村庄环境造成了污染。
庸俗文化侵蚀。这在农村白事中尤为突出,丧事礼数繁杂,都需要这样那样的礼金,连哭丧都有专业人士来替代,边哭边想方设法让死者亲属捐钱,美其名曰“多捐多保佑”。此外低俗文化表演现象仍存在。调研中了解到,现在白事除了乐队从早吹到晚,晚上还要请“文艺队”表演,其中还要一些低俗的舞蹈、小品节目。
纵观农村红白喜事种种陋习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且较为复杂,相互交织影响,个人分析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封建思想遗毒。这尤其对中老年村民的影响根深蒂固。他们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很容易被人迷惑,想问题、办事情跟风。家里遇有红白事,都要请风水大师算一算,对各种繁杂的礼数更是盲从,这些封建迷信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
虚荣心作怪。在老家人们常说“佛争一口香,人争一口气”。可现实中,往往是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据调查了解,有不少家庭红白事支出甚至超过生活生产的正常开支,有的甚至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虚荣心理、攀比风气不仅仅坏了民风民俗,也对农村发展带来了很多阻碍。
农村红白喜事操办风不仅仅是农村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务必引起我们的重视,上下合力破除这个顽疾。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充分利用基层组织各类媒体,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树立文明新风。制定红白事章程,通过健全完善的村规民约,倡导群众婚事雅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操办,破除红白事相互攀比之风和各种陈规陋俗。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督办作用,切实转变“操办风”,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把操办红白事的相关要求与各级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措施衔接起来,切实改变不可逾越的红线。还农村一片宁静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