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一大批“苍蝇、老虎、保护伞”得以绳之以法。然而在如此高压整治环境下,依然有人不收手。2020年以来,先后也有不少中管干部、国家机关干部、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省管干部等高官接受调查,大多涉及党风廉政问题,可见廉洁自律潜存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反腐败斗争任务依然艰巨。反腐斗争是一场深得人心的战争,也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需要刮骨疗伤,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新背景下,腐败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隐蔽化、复杂化、国际化问题逐渐凸显,但其根本还是人的思想被腐蚀,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让欲望野蛮生长,心智迷失,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解决反腐问题的根本还在于修身、修心,在社会的不断变革中,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在随之变化,如何能坚守底线,不忘初心?廉洁自律又应当如何践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给了我们有效指引,给了我们行动方向。廉洁自律、廉政建设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常谈常新,人民的干部更应该始终恪守。如何能廉政自律,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严格践行廉洁自律准则,将其内化于心,笃之于行。
最近我院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精神,又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同时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地勘局内部单位的部分犯罪审判实录以及《国企姓公不姓私》、《如果有一天,你缺席了他们的生活》、《守住底线,就是幸福》等警示学习教育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党支部书记结合单位实际,用视频加点评的学习教育方式让我院全体党员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廉洁教育洗礼。
思想是一个人最独特的品质,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只有在思想上认同廉政自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只有在思想上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建立起抵制腐败的“防火墙”,才能树立牢固的价值观、权利观。前南华大学副校长全智华,身为医学博士,却迷信风水,习总书记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患了“软骨病”,精神上“缺钙”。缺钙了就要补钙,理想信念就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补钙非一日之功,思想转变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多思考多领悟,才能走出迷茫区,才能对社会、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必须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时刻警醒,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以平静的心态应对,守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诠释,廉政自律建设更是需要知行合一。道理可能每个人都懂,但真实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否以身作则,则更加考验人心。笃之于行,就是要用实践去践行的思想操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周边的人,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党纪党规是一把准绳,重在落实,严于律己,踏踏实实的干,一步一个脚印,在环境中磨砺自己,于实处用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笃之于行,要避免蛮干,要真抓实干,也需要干出成绩。在行动上要求真务实,干脆利索,养成严谨的作风,慎行而不乱为,从细微处着手,使廉政自律成为日常习惯。
廉政自律建设需要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真真正正的俯下身去,反省自己。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学思结合,做到学有收获、学以致用。思想上要筑牢防线,不能以“不是我一个”来原谅自己,不能以“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不能以“一点小事无所谓”来放纵自己。言行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严谨作风,恪守本分,严守纪律,从细微处着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带好头、做表率。真正让清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强化于行,实现廉政自律常态化。
廉政自律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在思想和行动上筑牢拒绝腐败的警戒线,时刻以法律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当廉洁成为人人追求的目标,廉洁文化将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廉洁自律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应立足本身,为构建海清河晏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党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