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生活

廉洁在我心中

发布日期:2020-06-08 来源:文化生活

说到廉洁,我曾经以为,只有党员领导干部,才会遇到“廉洁”这个问题,像我这样的普通党员,怎么会遇到呢?就是想腐败,也没这个条件啊。

后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才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错误,廉洁,不仅仅是党员干部的事,也应该烙印在每个普通党员的心中。廉洁,在今天有着新的含义,它不仅仅要求我们“崇廉拒腐”,也激励着每一个党员一定要“公私分明、尚俭戒奢、甘于奉献。”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谷文昌同志,是我党克己奉公的典范人物。谷文昌同志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子女,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遇到工作调动、个人待遇等问题时,亲属子女也曾向谷文昌同志求助,却都碰了壁。在谷文昌同志看来,人人都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能靠关系向组织提要求、要待遇。他去世后,遵照他的遗嘱,家人把他使用的单车,还有家里的电话等,一并上交国家。对照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再对照自律准则,我不禁汗颜。很多时候,我并没有做到公私分明。比如说,在备用金的使用上,我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的时候备用金在银行卡里,我自己家里需要买东西的时候,手机拿出来,付款码一刷,备用金就被我私用出去了;有时候备用金现金在手里,正好碰到同事请喝喜酒,我懒得去银行取自己的钱,就从备用金里拿出来现金作为礼金。到了备用金还款的时候,却记不清备用金花费了多少,花到哪里去了。这些都是不对的。虽然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却也反应出我的廉洁观念比较淡薄。我应该遵守财经纪律,遵守备用金管理规定,做到专款专用。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公私分明,从小事做起,把廉洁放在自己的心里。

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他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给当权宦官。他的一句诗“清风两袖朝天去”,表现出了他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风骨。而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欲望的社会,我们共产党人,不应该被金钱等糖衣炮弹迷惑了双眼,从而忘记了共产党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从此堕落深渊。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比如说,会有人请你吃吃喝喝,或者给你拿条烟,或者送你张购物卡。有的人肯定以为,这些都是些小事,吃吃喝喝算点啥?收点小礼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我们静下心来,看一看,落马的贪官,大都是从小事做起,从小钱贪起,然后心理上一点点地膨胀,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党员,正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着手,防患于未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典范。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仅有三件衬衣,每件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直到破了穿不上身;新中国成立以后,即使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也是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一把牙刷,要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用到秃头秃脑时才换把新的。我想起我小的时候,生活也是俭朴节约的,袜子穿破了都是补一补继续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早就失去了勤俭节约的传统:袜子破个洞,直接扔一双;衣服看起来还很新,就不再穿了,重新买新的。在工作中,由于某些原因,要重新打印报告,作废的纸张大部分就扔掉了,而不是想着留下来做草稿用。这些都要不得,我们还是要继续发扬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这个传统,去建设我们美丽的国家。

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辉写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克敌制胜、排除万难的政治优势。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写道:“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忘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我们要多吃苦、想吃苦、敢吃苦,要以党章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甘于奉献。具体到工作中,要主动到艰苦的第一线去,不怕辛苦不怕累,主动挑起重担,从而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作为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也要把廉洁放在自己的心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以身边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榜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廉洁自律,光明磊落,默默做出自己的贡献。

浏览:
江苏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 © 2009-2025 总部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经济开发区金水路9号
电话:0516-87773480 87775321 传真:0516-87773480 邮箱:jsek@vip.sina.com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110